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/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
阅读以下文章,回答下列小题。
堂号
袁炳发
(1)听母亲讲,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,发生过一件事。
(2)当时父辈兄弟三人奔赴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,立足未稳,即遭遇水灾,全镇子人陷入困顿,几乎家家缺吃少穿。
(3)一天深夜,我家邻居——造纸厂的会计张爷,突然被鸡叫声惊醒,以为黄鼠狼乘人之危又来吃鸡,便手拎棍棒冲出门去。
(4)冲出门的张爷,月色之下,定睛一看,哪是什么黄鼠狼,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。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,慌乱中丢物而逃。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,亮灯一看,是个布袋子,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。
(5)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,凑近灯下看布袋子,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“敦本堂”。张爷想起,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,用的正是这个袋子!
(6)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,我还小,对“敦本堂”三个字不甚明白。上小学一年级后,父亲告诉我:“敦本堂”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。那时候,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,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,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。
(7)翌日一早,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,也不说话,将空袋子置于地上,瞥我大伯一眼,鼻子哼了一声,扭头走了。
(8)我大伯见状,傻眼了,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。
(9)当我父亲告诉大伯,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,我大伯当时就哭了,说:“这人丢不起呀!”
(10)我父亲说:“丢什么人,又不是我们干的,袋子是让人偷走了。”
(11)我大伯说:“谁知道是这么回事呀?咱们百口莫辩!”
(12)我大伯哭得很伤心,感觉对不起老祖宗,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。说着,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,回山东老家东平去,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。
(13)我父亲急了:“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,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。”说罢父亲掉头出去了。
(14)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!
(15)事件发生时,正是阴历九月初,早晚有霜冻。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,人畜如果晚间出来,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。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,循着一串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,一追就是十几里地,追到了另一个屯子。那天半夜时分,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,一个中年男人,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。三人直奔张爷家。
(16)原来,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,中年人是他的父亲,一起过来赔罪来了。
(17)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,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。这件事的发生,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,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,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。
(18)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,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。这件事之后,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,极力举荐大伯哥儿仨到造纸厂上班。
(19)哥儿仨到纸厂上班后,专挑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,两三年间,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。而且,当时从山东来时,只有大伯一人娶亲,经过几年打拼,我父亲和叔叔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。就这样,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,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。
(20)扎根之后,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,把祖辈牌位供上,并把堂号“敦本堂”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。
(21)几年后,“文革”开始,红卫兵的“破四旧”将我家的牌位、堂号掷于火堆,焚烧一尽。
(22)当时,大伯为了保护堂号,和红卫兵们厮打起来。结果,大伯的一条腿被红卫兵们打伤致残。
(23)从此,大伯每天都郁郁寡欢。几个月后,大伯去了趟县城,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,问他也不作答,只是从大伯舒坦的面容上,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。
(24)这个谜,直到大伯去世时才揭开。
(25)那天,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,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,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,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,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——敦本堂。
(26)大伯母急忙问大伯:“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?”
(27)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,长吁一口气,就咽气了。
(28)时隔多年,回想自己为官多年,竟一尘不染,这才猛然惊觉:其实,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,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。
(选自《安徽文学》2017年第6期,有删改)
1.文中画横线的段落有何作用?简要分析。
2.结合全文,分析概括文中“大伯”的形象特点。
参考答案更多资料请联系微信:57540663
推荐会员套餐复习资料:
1.高分题库上、下册
2.考前卷A、B卷
3.真题卷、考前卷更新(电子版)
4.笔记及考点归纳整理(电子版)
微信:57540663